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齒輪箱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齒輪箱精鏜軸承孔前工件必須進行找正,保證工件坐標系的XYZ軸與機床坐標系的XYZ軸平行?,F(xiàn)有的齒輪箱精鏜軸承孔找正主要通過找正劃線完成,操作人員對線不便引起的找正時間長,精鏜軸承孔效率低,且會產(chǎn)生精銑合箱面和精鏜軸承孔工序的基準不一致,精鏜軸承孔找正的精度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精鏜軸承孔時效率高、精鏜軸承孔找正的精度高的齒輪箱的加工方法。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齒輪箱的加工方法,所述齒輪箱由上箱體和下箱體連接而成,具體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坯件成型;
b、劃線:劃合箱面、大軸承孔和小軸承孔的加工線;
c、粗銑:采用臥式銑床,粗加工合箱面;
d、粗鏜:采用鏜銑床,粗加工大軸承孔和小軸承孔;
e、精銑:采用加工中心,精銑下箱體的合箱面;
其創(chuàng)新點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
f、在b步驟中,在上箱體的位于合箱面上方的小軸承孔端的底板外壁上劃一根與合箱面平行的直線AB;
g、在e步驟中,采用加工中心,以上箱體的大軸承孔的豎直中心線CD為基準確定上箱體在加工中心上的X方向的坐標,以與合箱面平行的直線AB為基準確定上箱體在加工中心上的Z方向的坐標,以上箱體的與大軸承孔的中心軸線相垂直的分箱面的水平中心線EF為基準確定上箱體在加工中心上的Y方向的坐標,精銑上箱體的合箱面;
h、銑基準缺口:采用加工中心,在上箱體的大軸承孔的孔壁兩側(cè)銑第一基準缺口,在上箱體的端面兩側(cè)銑第二基準缺口;
i、精鏜:采用加工中心,將上箱體與下箱體連接在一起,用3D尋邊器輕觸上箱體的大軸承孔的孔壁兩側(cè)的第一基準缺口的朝向大軸承孔的豎直中心線CD的豎直面,調(diào)整并確定上箱體在加工中心上的X方向的坐標,用3D尋邊器輕觸上箱體的端面兩側(cè)的第二基準缺口的與大軸承孔的端面平行的水平面,調(diào)整并確定上箱體在加工中心上的Z方向的坐標,用3D尋邊器輕觸上箱體的合箱面,調(diào)整并確定上箱體在加工中心上的Y方向的坐標,精鏜大軸承孔和小軸承孔。
步驟c中加工合箱面時所留的加工余量與步驟d中粗加工大軸承孔和小軸承孔時所留的加工余量均勻。
步驟f中與合箱面平行的直線AB與合箱面之間的距離為2±0.5mm。
步驟h中的上箱體的合箱面的豎直中心線MN至第一基準缺口的朝向大軸承孔的豎直中心線CD的豎直面的距離L1=R-1mm,其中R為上箱體的大軸承孔的半徑的設計值。
步驟h中的上箱體的合箱面的水平中心線EF至第二基準缺口的與大軸承孔的端面平行的水平面的距離L2=D+1mm,其中D為上箱體的大軸承孔的端面至上箱體的合箱面的水平中心線EF的距離尺寸的設計值。
本發(fā)明的好處是:由于精銑合箱面后,在上箱體的大軸承孔的孔壁兩側(cè)銑第一基準缺口,在上箱體的端面兩側(cè)銑第二基準缺口,精鏜大軸承孔和小軸承孔時只需將上箱體與下箱體連接在一起,用3D尋邊器輕觸上箱體的大軸承孔的孔壁兩側(cè)的第一基準缺口,調(diào)整并確定上箱體在加工中心上的X方向的坐標,用3D尋邊器輕觸上箱體的端面兩側(cè)的第二基準缺口,調(diào)整并確上箱體在加工中心上的Z方向的坐標,用3D尋邊器輕觸上箱體的合箱面,調(diào)整并確定上箱體在加工中心上的Y方向的坐標,就可保證精銑合箱面和精鏜軸承孔工序基準一致,減少齒輪箱精鏜軸承孔時找正時間,因而精鏜軸承孔時效率高,同時精鏜軸承孔找正的精度高。
附圖說明
圖1是上箱體與下箱體的連接示意圖;
圖2是上箱體的主視放大圖;
圖3是圖2的左視放大圖;
圖4是圖2的仰視放大圖;
圖5是圖2的G向視圖;
圖6是圖2的H向視圖;
圖7是下箱體的主視放大圖;
圖8是圖4的Ⅰ放大圖;
圖9是圖4的Ⅱ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以及給出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圖9所示,一種齒輪箱的加工方法,所述齒輪箱由上箱體1和下箱體2連接而成,具體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坯件成型;
b、劃線:劃合箱面5、大軸承孔3和小軸承孔4的加工線;
c、粗銑:采用X2080臥式銑床或X63WG臥式銑床,粗加工合箱面5;
d、粗鏜:采用TX6111D數(shù)顯鏜銑床或TX6113D數(shù)顯鏜銑床,粗加工大軸承孔3和小軸承孔4;
e、精銑:采用FH8800臥式加工中心或a81NX臥式加工中心,精銑下箱體2的合箱面5-1;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
f、在b步驟中,在上箱體1的位于合箱面5-2上方的小軸承孔4端的底板外壁上劃一根與合箱面5-2平行的直線AB;
g、在e步驟中,采用FH8800臥式加工中心或a81NX臥式加工中心,以上箱體1的大軸承孔3-1的豎直中心線CD為基準確定上箱體1在加工中心上的X方向的坐標,以與合箱面5-2平行的直線AB為基準確定上箱體1在加工中心上的Z方向的坐標,以上箱體1的與大軸承孔3-1的中心軸線相垂直的分箱面的水平中心線EF為基準確定上箱體1在加工中心上的Y方向的坐標,精銑上箱體1的合箱面5-2;
h、銑基準缺口:采用FH8800臥式加工中心或a81NX臥式加工中心,在上箱體1的大軸承孔3-1的孔壁兩側(cè)銑第一基準缺口1-1,在上箱體1的端面1-2兩側(cè)銑第二基準缺口1-3;
i、精鏜:采用FH8800臥式加工中心或a81NX臥式加工中心,將上箱體1與下箱體2連接在一起,用3D尋邊器輕觸上箱體1的大軸承孔3-1的孔壁兩側(cè)的第一基準缺口1-1的朝向大軸承孔3-1的豎直中心線CD的豎直面1-1-1,調(diào)整并確定上箱體1在加工中心上的X方向的坐標,用3D尋邊器輕觸上箱體1的端面1-2兩側(cè)的第二基準缺口1-3的與大軸承孔3-1的端面1-2平行的水平面1-3-1,調(diào)整并確定上箱體1在加工中心上的Z方向的坐標,用3D尋邊器輕觸上箱體1的合箱面5-2,調(diào)整并確定上箱體1在加工中心上的Y方向的坐標,精鏜大軸承孔3和小軸承孔4。
步驟c中加工合箱面5-2時所留的加工余量與步驟d中粗加工大軸承孔3和小軸承孔4時所留的加工余量均勻。
步驟f中與合箱面5-2平行的直線AB與合箱面5-2之間的距離為2±0.2mm。
步驟h中的上箱體1的合箱面5-2的豎直中心線MN至第一基準缺口1-1的朝向大軸承孔3-1的豎直中心線CD的豎直面1-1-1的距離L1=R-1mm,其中R為上箱體1的大軸承孔3-1的半徑的設計值。
步驟h中的上箱體1的合箱面5-2的水平中心線EF至第二基準缺口1-3的與大軸承孔3-1的端面1-2平行的水平面1-3-1的距離L2=D+1mm,其中D為上箱體1的大軸承孔3-1的端面至上箱體1的合箱面5-2的水平中心線EF的距離尺寸的設計值。